1.中國企業信用檔案的現狀。
由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較晚,機制尚不夠完善。市場信用交易不夠暢通,企業信用觀念和信用意識還不夠自覺,相關法律法規干¨失信懲罰機制也不夠健全,信用資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容易被忽視,信用檔案管理基本上處于松散、無意識狀態。目前,全國范圍內的信用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,企業信用檔案建設還有待于開發和規定。據筆者所知,上海市于2004年3月2日出臺了《上海市企業信用檔案管理辦法》,這算是一部比較詳盡的企業信用檔案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文件。同時,上海陸家嘴(集團)有限公司、上海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初步建立了信用檔案。全國范聞內建立信用檔案的企業寥若晨星。中國在WTO環境之下,建設企業信用檔案已迫在眉睫。
2.內外有別呼喚企業信用制度建設。
據調查中國只有10%左右的企業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,而這10%中又有93%是三資企業。中國貿促會經濟信息部賈槐副處長告訴媒體,盡管信用問題在國內市場相對明顯,但中國企業的對外支付信用度還是較高的,甚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。在國際經濟活動或履行同際協議中,不講誠信失去下一次合作機會,我們的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重視誠信。而國內,企業信用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糾紛比比皆是,同樣的行為不會得到應有的懲罰。這種國內外的“反差”給了我們怎樣的警示?國內也有企業視誠信為生命,安博爾力創信用服務業第一品牌,如果中國企業在對內對外交易中存在誠信區別,正說明了誠信機制和法制對企業的約束作用。
3.造成中國企業信用檔案現狀的原因。
目前對企業信用檔案建設不重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企業信用問題。
歷史原因。中國進行市場經濟的探索剛剛三十年時間。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已經建立了幾百年,發達國家企業信用情況同樣經歷了一個由混亂到有序的發展過程,中國企業的信用問題是歷史問題,相比以前已有較大進步。
現實原因。社會失信懲戒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。信用狀況存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多依賴制度,依賴于一整套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。企業失信付出的代價,應該遠遠高于短期小小的利益。中國市場經濟歷史比較短,傳統的產品交易,大多是發生存熟人之間,交易的信用也是靠相互熟悉來保證,建立整個社會相互信任的信用體系,對于中國來說還是個新課題。毫無疑問,誠信問題反映出了企業管理和監控的制度存在缺陷,也反映出中同企業文化還不夠成熟。一些企業還沒有真正重視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,企業信用檔案的建設也相應得不到重視 。
發達國家經過多年探索,明白市場經濟建立在誠信基礎上,有一套成熟的理念和做法,社會信用體系非常發達,游戲規則很明確。有些我們可以作為借鑒,比如有專門的企業信用評級,投資者和消費者可以根據信用評級對企業判斷。但中同在發展市場經濟如此短的時間內,要達到西方國家的信朋企業檔案的建設水平,還不太現實,只能逐漸改善。
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積極的一面,隨著中國與國際經濟的接軌,企業信用檔案的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其中“中同誠信企業網”上的信用信息數據庫,第一時間為各主體提供企業信用梢案查詢信息,使大部分企業得到了受益,小部分不誠信企業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懲罰。在上海、深圳、北京等地也相繼 臺了一些地方性企業信用檔案管理條例。
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,企業信用檔案工作出現了積極發展的局面:不少地方相繼出臺了企業信用檔案管理的新舉措。較早的典型是:福建省通過“福建之窗”組織建設企業信用檔案系統,形成福建政治、新聞、咨詢的網絡上的集合地,讓全省相關企事業單位都能夠共享這一信息傳播平臺。近幾年,類似通過網絡構建企業信用檔案系統的舉措也在全國陸續推出。